重构:阿塔提斯中,增益芯片作用很大,那么游戏中增益芯片有哪些,效果如何,该怎么用,一起来看看吧。
重构:阿塔提斯的增益芯片共有8个。芯片有提供基础数值加成,有的还会提供额外芯片“技能”。一下面一个一个来看吧~
哈特罗根的造物
先从这个进阶芯片说起,主要是因为这个芯片的加成存在一些问题,在探究之后也希望能引起大家注意
高热叠加
高热叠加:普攻、技能命中敌方英雄(跳一次伤害就算命中一次比如多段伤害的技能,多段伤害的普攻)会叠加攻击or法强,持续5秒(远程英雄持续时间减半),最多叠加5层,叠加5层之后额外造成10%的真实伤害。
从描述上来看“高热叠加”应该一共有“5”层,5层满了之后会额外造成10%真伤。实际测试起来普攻和部分技能确实如此,如下图所示:在普攻5此后“高热叠加”满层并开始造成10%额外真伤。
但是在实际使用中,部分技能会导致“高热叠加”进入一个“伪5层“状态,即虽然满层了但是不会额外造成10%真伤,需要再叠一层才会触发10%真伤(真伤被视为第”6“层高热叠加的效果)。如下图所示:
目前没有确切的答案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,所以部分英雄在选择”高热叠加“时要注意一下自己的技能、普攻出招顺序,避免”伪5层“的情况出现导致伤害不足。
PS:部分“召唤师技能”也能触发“高热叠加”:燧发、特异掠食、涡流
燧发:第一、最后一段伤害可以独立触发“高热叠加”,中间伤害无法触发
特异掠食:对敌方英雄使用的特异掠食可以触发“高热叠加”
涡流:第一二段伤害可以独立触发“高热叠加”
短频轰击器
短频轰击器:3秒内对同一个敌方英雄造成3次普攻or技能命中(跳一次伤害就算命中一次比如多段伤害的技能,多段伤害的普攻),对敌方造成一定物理或法术伤害,冷却时间30秒(随等级减少冷却时间)
“短频轰击器”没有“高热叠加”的触发问题,但是冷却时间有点过长。虽然随等级提升CD降低,但是每升一级只减1秒CD,前期动辄20+的冷却时间,有点过于拖节奏。能用“高热叠加的角色都不推荐带短频轰击器”比如“章鱼妹”,两者伤害差别不大,但是短频轰击器CD太长。
PS:部分“召唤师技能”也能触发“短频轰击器”:燧发、特异掠食、涡流
燧发:第一、最后一段伤害可以独立触发“短频轰击器”,中间伤害无法触发
特异掠食:对敌方英雄使用的特异掠食可以触发“短频轰击器”
涡流:第一伤害不可以触发“短频轰击器”,其二段伤害可以。
损伤追附
损伤追附:普攻或技能命中敌方英雄会附加额外的物理or法术伤害,冷却时间5秒。
消耗型英雄选择的芯片,相较于CD过长的“短频轰击器”中路的长手法师普遍可以选择这个“损伤追附”作为芯片,虽然伤害低了一些,但是CD够短有很好的消耗效果。
失控喷涌
失控喷涌:控制效果命中敌方英雄时,提高自身双抗2秒,效果结束后对周围造成一次伤害。冷却20秒。
失控喷涌主要适合一些有硬控开团能力的上单或者硬辅。例如:基纱贝尔、缇尼娅等英雄,保证在团战冲进去后有一定的抗性提升不至于暴毙。
稳态构想
稳态构想:护盾和治疗效果提升,目标生命值低时效果提升。受到护盾和治疗的友方英雄增加双抗,持续3秒。
有“套盾”、“治疗”能力的辅助选择的芯片效果,没啥好说的。
简单元件
一号位的芯片可以提供5种属性加成:物攻+10、法强+16、攻速+15、暴率+8%、暴伤+18%
5种芯片效果适合法师的就只有一种(法强+16),但凡出AP的点这个芯片几乎没有什么争议。剩下的4种物理芯片,个人比较推崇“物攻+10”原因主要有3个。
首先现版本因为装备“周波刀”的被动问题,暴击体系的成型普遍比较慢,再选择“暴击”相关的初始芯片相当于放弃前期。在这么快的游戏节奏中放弃前期不值得,所以“暴率+8%、暴伤+18%”基本可以PASS了。
其次现版本“闪击鞋”(攻速鞋)等等优质的攻速装备很多,开局点攻速用处不大,“攻速+15”也可以PASS。
最后“物攻+10”增加前期能力,无论是对线还是野区尽可能的拥有“话语权”也更好的融入到这个快速的游戏节奏中去,同时也可以弥补一下由于游戏优化不好导致的补兵(尾刀)难的问题。
改进元件
二号位的芯片可以提供5种属性加成:物穿+12、法穿+12、冷却缩减+10%、护甲+15、法抗+15。
从五个属性来看:“抗性+15”的两个元件在现在这个坦克都能随便蒸掉的版本优先级很低,对线相较“双穿”有一点优势但是对线期很短。
回到“双穿”和“冷却缩减”的抉择问题上来。我个人的观点是对于大部分的简谐智能来说“冷却缩减”的优先级要高于“双穿”(冷却>双穿)。同样是游戏版本的问题:小地图、快节奏的游戏版本会围绕着地图资源“构龙、先构体”(小龙、先锋)展开大小规模的团战,各路联动也十分频繁。冷却缩减的好处就是可以更好的把握线权,有更强的跑线支援能力。优先支援,形成多打少的局面,从而更好的控制地图资源。
PS:除此之外在对局中穿透装备普遍比较优质比如“穿透效应器、裂解效应器、悬浮粒子束”等,而“冷却缩减”的属性对应的装备部分实用性比较差,显得更加珍贵。
特征元件
三号位的芯片可以提供5种属性加成:生命+160、生命回复+5/s、移动强化+8%、物理吸血+8%、法术吸血+8%。
对于肉坦&一般战士来说“生命+160要优于生命回复+5/s”如此快速的游戏环境生命回复所带来的的赖线续航远不如160血所带来的生存能力、对拼能力加强直观。
对于中路的法师而言有优秀的装备“高热义体”可以提供“25%法术吸血&10%冷却缩减”,保证中后期的续航足够了。选择8%移速可以更好的跑线支援让中路融入到快节奏对局中。
对射手来说,现在的射手前期还是以发育刷为主,物理吸血的优先级还是会更高一点的,当然选移速也没什么毛病而且也可以带160生命,增加自己在线上的对拼能力。
专精芯片组
护盾反射&蚀伤
两个芯片组放在一起来看主要是因为适应的群体差不多,多是一些近战英雄。护盾反射是开盾后下次攻击增加,适合的英雄有“莱瑞”、“空噪”等;蚀伤是对减速单位造成额外伤害,适合“缇尼娅”、“格洛伊德”等有减速技能的英雄。
过载治疗
过载治疗:治疗溢出时形成一个护盾,持续10秒,护盾值最多不超过最大生命值10%。
过载治疗的受众主要是射手,但说实话我个人觉得意义不太大。一是因为版本节奏太快,一直打架很难保持一个满血状态,二是作为一个脆皮10%的护盾实际意义也不大,不如选择“击破兼并、高能效应”以暴制暴。
击破兼并
击破兼并:参与击破会回复15%已损生命值和10%已损法力值,适合蓝耗比较高或者需要进场收割的刺客型英雄,比如章鱼妹等一系列刺客。
高能效应
高能效应:使用终极技能后获得额外的攻击力或者法强。持续6秒,冷却20秒。高能效应主要适合大招延时伤害或者大招起手的英雄,比如凰真、月悉等。
PS:击破兼并、高能效应其实个人感觉对于大多说英雄来说差别不大,可以喜欢带哪个就带哪个,各有各的观点吧~
活性芯片组
致命:对生命值百分比低的敌方英雄伤害提高。
下位姿态:对生命值绝对值比你高的敌方英雄伤害提高。
绝境反应:生命值百分比低时,对敌方英雄伤害提高。
统治:生命值百分比高时,对敌方英雄伤害提高。
应答装甲:单次超过当前20%生命值的伤害会获得10%减免,减免不超过最大生命值1%。
致命提高英雄的斩杀能力,是个输出都可以带,但也有极个别的比如:章鱼妹,这种强度过高的输出可以把致命换成应答装甲,毕竟斩杀线已经够高了,可以适当提升一下生存能力。
下位姿态提高脆皮对坦克输出,尤其是提高射手对前排坦克的威胁。
统治适合能在安全位置输出的角色,射手、常规法师都可以。
应答装甲提升生存能力,不缺伤害的输出位、抗伤位考虑携带。
转化芯片组
击速狂热:参与击破增加攻速。
转化汲取:参与击破增加吸血。
对于射手来说攻速、吸血都是很不错的抉择,究竟该怎么选择芯片呢?我个人的理解是看“出不出虹吸晶刃(吸血刀)”。如果后期要出吸血刀,那么前面带个“击速狂热”,有吸血刀就不是很需要吸血了;如果不出吸血刀,比如说我们要出复活甲、法抗这样的增加后期生存的装备,我们就带“转化汲取”,获取吸血保障我们有一定的续航能力。
愉悦:大部分角色都可以携带的芯片,降低大招冷却。不过像“库罗”这样只有2.5s大招CD的就别硬带了。
摄取生长:适合“大招没什么用”坦克使用的芯片,能带愉悦为什么要带摄取生长(哭 )。
坚韧化:参与击破减免控制,就目前的节奏来看意义不大
高频芯片组
紊乱稳定器
紊乱稳定器:受到控制效果后该次控制时间减少35%,最多减少0.5s,冷却30秒
紊乱稳定器主要应用在一些控制比较多的局面,适合输出位选择的一个芯片。
双伤害缓冲
双伤害缓冲:永久增加6%护甲和法抗,生命自低35%时额外获得6%护甲双抗。‘
上单、辅助可以着重考虑一下这个芯片,用来提高生存能力还是很不错的。
奠基生长
奠基生长:5min获得4物攻or6法强;10min获得12物攻or18法强;15min获得24攻击or36法强;20min获得40攻击or60法强。
奠基生长是一个成长型的芯片,主要适合在控制压力不大的对局中,输出位携带的芯片。
链式循环
链式循环:增加5%冷却缩减和5%冷却缩减上限,增加15%共鸣技能冷却缩减。每溢出1%冷却缩减,转化成1物攻or2法强。
链式循环的优势主要在于配合“改进元件”的10%冷却可以开局达到15%冷却,并且还有15%的共鸣技能冷却。可以更加频发的使用闪现等技能。
追猎拟合
追猎拟合:移速提升效果增加10%,参加击破后增加20%移动速度,持续3秒。
增加英雄的跑图支援gank能力和收割能力,一般适合打野位置的英雄携带。无论是击杀后的追击,还是撤离都很贴合技能。
重构阿塔提斯中,安提利是很不错的角色,那么游戏中安提利怎么样,怎么用,一起来看看吧。机神咆哮·安提利前言聚氦集束源武器是B F G 项目组的骄傲,在意外地启用工